


电话:0576-83899010
传真:0576-83899010

![]() |
【深度探讨】TAP检测对“癌前病变”结直肠息肉癌变预警的价值 |
作者:浙江紫荆 添加日期:2021/1/27 14:43:42 浏览次数:1074 |
8203;
癌前病变是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,本身不是恶性肿瘤,但具有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潜能。癌症的发生多经历持续多年的癌前病变,而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了癌症。而且病变指的是某些具有癌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。如果长期不治愈则有可能转变为癌症。常见的癌前病变包括:BE食管、慢性萎缩性胃炎上伴发的不完全肠化生和(或)中、重度异型增生,息肉尤其腺瘤性息肉, 粘膜白斑/红斑,上皮内瘤变,肝硬化,胃肠道病变(萎缩、肠化)等。 1. 癌前病变≠癌症 癌前病变并不是癌,也不是癌的初期,有癌变风险。正是由良性病变到恶性病变的中间状态,大多是慢性炎症性疾病 2. 癌前病变能完全治愈 癌前病变若能及时处理病变,如手术切除、消除炎症等,癌前病变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的。因此癌前病变必须早发现,早期调理早期治疗,防止发展为癌症。
息肉(Polyp)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,只要是有黏膜的地方,都可能生长出息肉,上到鼻腔、声带,下至直肠、宫颈均可有息肉出现,大多数息肉都是隐蔽生长的,很难被发现,包括增生性、炎症性、错构瘤、腺瘤及其他肿瘤等.
![]()
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一般发生在人群中的1%~12%左右,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可达30%~40%,男女发生率之比为1.6∶1~1.7∶1。息肉大小与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,如经尸体解剖检查,多发性大肠息肉的发生率可以比临床检查发现者高出一倍以上。 ![]()
恶变率与腺瘤大小、数目、组织病理学类型、大体类型、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。直径大于2.0cm者腺瘤恶变率高达27%~64%,外观形态呈分叶状或菜花状,癌变倾向高。
![]()
在息肉很小(直径小于0.3cm)很多,通过肠镜也难以全部发现并切除的情况下,患者通常需要定期复检。但有些患者的肠息肉一次就切干净了,复发率高达13%-86%。发生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。若发现癌变的息肉,切除后应进行更频密的复查。
![]()
临床结论1:TAP在癌前病变和肿瘤患者高度表达
TAP在良性疾病、干扰样本及健康人中的阳性检出率低。
临床结论2:TAP能区分结肠腺癌和结肠息肉的患者 结肠炎、结肠息肉和结肠腺癌患者的TA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%、76%和92%,并且组间阳性表达率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,TAP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。该结果表明,TAP可以有效区分结肠腺癌患者和患有结肠炎及结肠息肉的患者。
当肿瘤细胞处于10的6次方个数量级时,肿瘤的肿块直径<0.1cm,肿瘤内尚未形成血管,此时肿瘤生长具有可逆性,也就是说此时的肿瘤细胞对于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敏感。从癌细胞分裂增殖成癌肿块的时间看,TAP的肿瘤阳性表达比当今影像学诊断放免技术、生物学标志物、分子生物技术的阳性表达,至少提前半年甚至数年时间.
临床结论3:结直肠息肉TAP阳性肿瘤发生率高于TAP阴性患者 TAP在结肠腺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相对较高,TAP积极参与从肠黏膜炎症到结肠息肉发展到组织癌变的过程,并与之相关。 ![]() 结肠息肉组TAP阳性患者的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TAP阴性患者。这表明TAP表达是评估结肠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高灵敏度的重要指标,并且通过TAP检测,可以评估预后。
临床结论4:结肠腺癌TAP阳性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TAP阴性 TAP阴性表达表明恶性肿瘤可能已完全消除。然而,在TAP阴性表达后,如果发生TAP弱阳性表达,然后在短时间内(约1个月)TAP阳性表达,这表明恶性肿瘤仍留在体内或开始存在转移。如果发生TAP阴性表达,之后大约1年后出现TAP阳性表达,将预示恶性肿瘤的复发或转移。 ![]()
结直肠息肉预防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